《大江大海一九四九》(下)

一個多星期,把《大江大海一九四九》看了一遍,這本書,好沉重,也帶給我極大的震撼。

龍應台在後記說,她閉關四百多天,堆在歷史資料、訪問文章之中,每天都在寫寫寫,心情異常沉重。讀者都那麼沉重,何況作者?或者應該說,她對因為戰爭而受到傷害的個人、家庭所產生的感情,都深深感染了我們。

戰爭之中,沒有一個人是個體,每一個平民都是當權者的棋子,是歷史河流中的一只樹葉,無法自主,為勢所迫,困苦流離。每一個人,都有父母家人,離開家鄉入伍,自願也好,被騙也好,很多很多,一次別離,就是一輩子。死的死,倖存的人幾十年後回家,面目全非,父母家人統統不在,每每想到這裡,就很難過。而且作者訪問得到的,只是戰爭中存活下來的少數人,還有幾多個痛心的故事,幾多失散的家庭,隨著那個年代對生命的輕率,灰飛煙滅。

軍事法庭是甚麼?那次看《The Reader》我已經心存疑問,看完《大》,更加覺得那只是不平等的裁判,只要你打敗仗,就甚麼都是錯。大部分軍人,由入伍到殺人,都沒有選擇的權利,正如你根本沒能力選擇自己生於亂世。你不殺人,人家便來殺你,對敵人如是,對俘虜如是,每天想家想到流淚,殺人殺到心理不平衡,然後軍事法庭判你監禁十年,你只有繼續被命運擺佈。

適逢中國國慶六十年,我,作為一個於英屬香港出生及成長的人,一直在想,有甚麼值得慶祝,這個國家有甚麼值得我去愛。看完此書,我忽然有了一種二十八年來從未有過的心痛,為整個中華民族所經歷的痛苦而心痛,台灣也好,香港也好,中國也好,我們其實都是在同一道河流漂浮,根源都是一樣,只是流到目的地那片大海未必相同。

我想起村上春樹到以色列領耶路撒冷文學獎時,那篇扣人心弦的演講:「以卵擊石,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,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。......更深一層的看,我們每個人,也或多或少都是一枚雞蛋。我們都是獨一無二,裝在脆弱外殼中的靈魂。你我也或多或少,都必須面對一堵名為「體制」的高牆。體制照理應該保護我們,但有時它卻殘殺我們,或迫使我們冷酷、有效率、系統化地殘殺別人。我寫小說只有一個原因,就是給予每個靈魂尊嚴,讓它們得以沐浴在陽光之下。......我們都是人類,超越國籍、種族和宗教,我們都只是一枚面對體制高牆的脆弱雞蛋。無論怎麼看,我們都毫無勝算。牆實在是太高、太堅硬,也太過冷酷了。戰勝它的唯一可能,只來自於我們全心相信每個靈魂都是獨一無二的,只來自於我們全心相信靈魂彼此融合,所能產生的溫暖。」(全文可以看這裡

讀歷史,是希望從中汲取教訓。我們都太清楚戰爭的殘酷、個體的無能為力。我相信每一個靈魂都有尊嚴,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和平、平等、美麗的世界,去保護每一枚雞蛋。

延伸閱讀:
龍應台《大江大海一九四九》香港全球首發演講摘錄(簡體中文)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