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usion Language
早一段日子在泰特家中看到友刊《茶》,其中一些篇幅記者使用了日語式中文寫法,不只將所有日常生活的用詞換上日語詞彙,連文法也採用了日語方式。某日偶然發現該刊高層tk的blog,終於明白甚麼叫上樑不正下樑歪,雖然自己懂日語,但看起來也只覺狗屁不通,可惜的是這股風氣最近侵入了電台,在《空中哩民》節目也有類似的環節(幸而這是個本人不喜歡的節目,他們也是本人極不喜歡的DJ),叫人感到痛心。
個人一直認為,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工具,換句話說,你說一句話的目的,是要讓接收者明白,不是要人去推測你在說甚麼,與其這樣,不如不講。香港不少人滿口中英夾雜,不知道是否覺得很有型,老實說自己也曾經有這樣的日子,但現在已經洗心革面了。
想不到現在竟然變成了日文。當然,今時今日,尤其是所謂潮流雜誌,若不使用一些日文語彙,讀者總會覺得你不夠「潮」,好似是「開催」、「注目」、「激安」等,用得久了,大家都會明白它們的意思,只要是適可而止,也是無妨,但像tk先生般將朋友寫成「友達」、自己寫成「自分」、下午寫成「午後」,就有點過火了,而且句式也不知所謂,日本人看不明白,香港人就算是懂日文的,也要花多一倍時間去理解,這樣就失去語言的功用。當然,tk先生要這樣寫blog,這是他的自由,但當這種習慣覆蓋至旗下所有雜誌裡面,就令人感到太不安了。
各位傳媒人,我們一起保護我們的語言吧!
個人一直認為,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工具,換句話說,你說一句話的目的,是要讓接收者明白,不是要人去推測你在說甚麼,與其這樣,不如不講。香港不少人滿口中英夾雜,不知道是否覺得很有型,老實說自己也曾經有這樣的日子,但現在已經洗心革面了。
想不到現在竟然變成了日文。當然,今時今日,尤其是所謂潮流雜誌,若不使用一些日文語彙,讀者總會覺得你不夠「潮」,好似是「開催」、「注目」、「激安」等,用得久了,大家都會明白它們的意思,只要是適可而止,也是無妨,但像tk先生般將朋友寫成「友達」、自己寫成「自分」、下午寫成「午後」,就有點過火了,而且句式也不知所謂,日本人看不明白,香港人就算是懂日文的,也要花多一倍時間去理解,這樣就失去語言的功用。當然,tk先生要這樣寫blog,這是他的自由,但當這種習慣覆蓋至旗下所有雜誌裡面,就令人感到太不安了。
各位傳媒人,我們一起保護我們的語言吧!
Comments
excite都譯得好過佢。
真係識日文,又駛咩成日掛響口?
之不過,以前漢語真係有向日取經o既時期,就係一百年前大量中國人去日本留學o個陣,借用唔少日語漢字詞講歐美日o野,好多都o係中文植根添。但話得說回來,移植再加自己o既發展,我o地借日語漢字詞添下情趣重得,加重分量,好可能又係排返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