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們最幸福: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》



(中文版的設計比英文版美,表面薄薄的一層紙,印著金日成雕塑,隱約透露的是封面上一張拍於七十年代的相片,還未有大飢荒,還吃得飽。打開書本,你才看到北韓真實的一面。我們最幸福是表面,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才是內涵,很有意思。)

向來對北韓好奇,知道有這本《我們最幸福: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》後,二話不說買下來。為了快點開始,也有點辛苦地迫自己看完之前不太好看的《十個詞彙裡的中國》(余華 著)。

《我們最幸福》是美國記者Barbara Demick訪問了很多脫北者,加上親身到北韓及參考大量關於北韓的書籍寫成的書,揭露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北韓人生活。未看書之前,曾無意間在google map看到北韓完全漆黑一片的衛星圖,還以為是北韓有反衛星裝置之類,防止他們的最大敵人--美國人偷取情報,原來是我想多了,那一片黑,是因為最基本的原因--北韓根本不夠電用。當大部分人民吃不飽,我們還在談電力,其實是一種奢侈,更惶論電腦、手提電話、電飯煲。有電飯煲也沒有用,很多北韓人,已經很久沒吃過白米,日常只靠玉米充飢,有時為了製造飽肚感,明知道沒營養的玉米芯、玉米皮也會磨成粉末沖水吃下,聽起來相當心酸。

北韓人沒互聯網,電視機只能接收官方限定的政府電視台,圖書館只有「偉大的領袖」金日成的語錄、著作。但令人驚訝的是,人畢竟有與生俱來的良知和好奇心,即使在如此封閉的國家,人民還是會因眼前看到的飢荒畫面或不平事,質疑這個自稱全世界最好的政權、唱著「我們最幸福」的國歌歌詞。有人冒著送去勞改營的風險偷偷收看南韓節目,從另一角度認識世界,有人想盡辦法買賣物品、經營市場,即使「市場」這個我們最熟悉不過的概念,在北韓已是犯法。也有人冒死離開北韓。最常的做法是偷偷到中國東北或蒙古,然後乘飛機到南韓,一旦抵達南韓,脫北者就有權利成為南韓公民。

然而,最令我難過的,是脫北者來到南韓,不一定更快樂。對,他們吃得飽穿得暖,可以駕車人人一部手機,但書中提到大部分脫北者卻無法投入南韓的生活。他們在北韓引以為傲的技能,不是不獲南韓認可,就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一無是處。他們的前半生完全被支配,忽然,他們面對無限的選擇,反而無所適從。

「對於逃離極權統治的人來說,要生活在自由世界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。脫北者必須在一個擁有無限可能的世界裡重新探索自己。對於我們這些習慣自己做選擇的人來說,決定在哪裡、做甚麼、甚至於早上穿哪件衣服,都不是件容易的事;對於一輩子都由國家為他們做決定的人來說,面對這麼多選擇,更足以讓他們完全癱瘓。」

此書給我很多反思機會,對共產主義、資本主義、自由、科技、快樂......我的最大感慨,是活在北韓的人因為吃不飽和沒自由未必快樂,但活在所謂自由國家的人,也會因為其他原因而不快樂。我不禁發問,到底怎樣的制度,才能令最多人快樂呢?

讀完這本,下一本是Geroge Orwell的《1984》,看看北韓如何切合五十年代作家的想像,好期待啊。

延伸閱讀:《我們最幸福: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》設計概念

Comments

Iris said…
到底怎樣的制度,才能令最多人快樂呢?

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想...因為港大莊文化一直推崇民主自由精神,但學會在民主的制度下仍有好多很令人難過的事情發生,令我覺得民主自由也許可保障大部份人的權利,但終究叫人幸福快樂的不是制度,也許是信仰是愛是知足...

Popu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