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談風月只談政治

《蘋果日報》1995創報,不久以後,有訂報習慣的公公已經由《成報》轉軚至《蘋果》。我沒有細問箇中原因,但那時覺得有一份報紙不像市場的報紙般灰灰黃黃,全彩色印刷,標題鮮色,排版易看(讀者從來就是那麼膚淺),也就舉腳贊成。後來有機會在《蘋果》工作,我寫的文章,我家的公公和老爸天天看,感覺更有趣。

某些人對於我讀《蘋果》和曾在《蘋果》工作,是有點不屑的,總以為揀報紙,應以道德為首,公信為次。「甚麼是好的報紙?沒有風月版去引人犯罪就是好!」以前我覺得,大家觀點不同,無謂爭拗;你不認同我在《蘋果》工作,我雖問心無愧,但不想申辯,反正不加思索地站在道德高地批判別人那麼容易。

最近,反高鐵這塊照妖鏡,照出香港的傳媒早已齊齊向左走的事實。自稱「公信第一」的報章,竟然在A1版以個人遊記的手法報道坐高鐵的快感,力圖用「坐在高鐵車廂畫螢光筆也不會歪歪斜斜」的小學雞感想,說服我們務必支持興建高鐵。當然,大家立場不同,我自然對這報道看不過眼,不過A1出現如此主觀的報道手法,恐怕稍有思想的人都會感到錯愕。(有興趣請參考獨立媒體《回應《明報》張健波的高鐵錯誤理據》一文)

當然,沒可能有傳媒是中立的。我看一些新聞從業員的文章說,從你選擇報道哪一份事情開始,就必然有價值判斷,做新聞的人,只能要求自己合理(fair)而沒可能中立。更重要的,是傳媒其實有監察政府的使命,當一份二份報紙成為了政府的傳聲筒,我更覺《蘋果》繼續拆穿假面具的堅持其實十分可貴。讀報是個人選擇,對我來說,政治立場十分重要,有沒有風月版,我不太在乎(有機會再談這個),讀《蘋果》至少覺得同聲同氣。有時在討論區看別人貼左報的文章,其實也很動氣,但為了讓自己多一點理據,近來多了一個選擇:《信報》。

沒錯,對於一個很重視排版的讀者,圖片都唔多張的《信報》,就算天天在老總枱面隨便翻閱,吸引力實在很遜。但隨著老總不時推介《信報》,反高鐵事件期間《信報》又刊登了很多高質素正反雙方的文章,提供給我辯論的論據,我也真心想看看支持高鐵的人有甚麼較有說服力的原因,然開始認真追起《信報》來。結果,每天投入工作之前,就要讀很多很多字,這個習慣,也許未來一段日子也不會改變了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