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謂comfort food

看到前輩在facebook寫的文字,談及分子料理、《深夜食堂》及comfort food,我終於明白為何自己明明廚藝平平,卻那麼喜歡在家煮給自己吃,原來正是comfort food的力量。

那天泰特生日,我們去吃自助餐。其實從來沒喜歡過自助餐,小時候跟家人去,吃得少,總是被取笑我嘥錢,相反弟弟總是以小童價錢吃到大人份量,替我賺回不少。長大了,只有更不喜歡自助餐。本來就不吃生蠔、鵝肝,刺身、蟹腳之類的生冷食物也越來越沒興趣,人人去吃自助餐排長龍搶吃的,沒一件對胃口。我只喜歡吃麵包、牛肉、芝士和甜品。但這些,吃一點就飽。而我十分討厭過飽的感覺,也討厭吃一餐飯要走來走去取食物,更討厭看到沒manner的人,好像走遲一秒會蝕底,吃少一隻蟹腳就不能生存下去似的。看到一枱都是食物,從來沒有興奮的感覺。

其實,最愛吃還是婆婆煮的。周末回家,最簡單的餸菜,苦瓜炒蛋(真想不到當初我們也討厭吃苦瓜!)、咸雞、豆豉蒸烏頭、甚至是炒芥蘭,都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。生活越來越多奢侈,還有一件事仍能簡樸,還算不錯。

Comments

Niko said…
我近來都不停反思這個問題,尤其看完大長金之後,想了很久,最好食的食物原來就是最多回憶思念的食物

Popular Posts